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點是什麼

教育1.92W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個著名論斷。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説,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點是什麼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論點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較組成。中間兩個“不如”相連,表示了遞進關係,一個比一個重要。這樣提出論點,更顯得觀點鮮明。

第二段,論證“天時地利人和”。以設置佔天時者不能攻破佔地利者為例,比較“天時”於“地利”的重要。“三裏之城,七裏之郭”説明城小而難守;“環而攻之”説明攻城者攻勢強大,佔有戰鬥的主動權;“而不勝”説明攻方失敗。戰鬥會以弱者勝、強者敗告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點是什麼 第2張

作者認為攻防之所以敢大軍壓境,是因為在“天時”上佔了優勢,但守方可憑藉“地利”進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軍心渙散,必然失敗。這樣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天時不如地利”這一論斷的正確性。

第三段,論證“地利不如人和”。以擁有良好的地理條件而終不能守為例,比較“地利”與“人和”的輕重。“城高”、“池深”、“兵革堅利”、“米粟多”指明瞭守方具有優越的“地利”條件,本可以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點是什麼 第3張

但結果卻“委而去之”,原因就在於內部不“和”,有好條件也發揮不了作用,反被雖無“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戰勝,這就有力地説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