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南京南京》觀後感怎麼寫

教育3.01W

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70餘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時,久違的黑白畫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們記憶深處的沉澱,那麼《南京南京》觀後感怎麼寫?

《南京南京》觀後感怎麼寫

《南京南京》觀後感怎麼寫範文(一)

已經看過電影《南京!南京!》,是在醖釀了很久之後才終於走進電影院的,因為預先就知道這一次的觀影經歷不會是輕鬆的,可能是壓抑的甚至是令人窒息的。其實我不是太贊成文以載道那一套,覺得文學文藝的東西不必承載太多政治説教之類,甚至什麼道德教化的作用也是它所不能承受之重,我們大體上總是犯了小瞧人的毛病,你以為別人是那麼好被教化被引導的嗎?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觀人生觀,可能會因為某種原因沒有表達出來,只有在外界與自己契合的時候才會表現出來。所謂沉默的大多數其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看過《南京!南京!》後還是被很深的影響到,感觀和心理都受到比較強烈的刺激,感想是一定有的,但需要回回神再説。經過幾天的深沉後好一些了,首先覺得這是一部不錯的片子,有誠意,有責任,有思考,這些都是當下比較稀缺的東西,陸川憑這些就很值得尊重,也為我們70後贏得了尊重。現在輿論炒作最多的是80後如何如何,其實真正開始佔據舞台中心並掌握話語權的應該是70後,80後也頂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

看《南京》之前有兩點擔心:一是陸川對如此沉重歷史題材的掌控能力。畢竟三十剛出頭僅拍過兩部小成本電影,光憑一腔熱情做事往往用力過猛,適得其反。現在看起來,陸川還算比較好的完成了這個任務,大體平穩,沒出什麼大的方向問題,用力過猛的情況確是有一些。

《南京南京》觀後感怎麼寫範文(二)

我只能説陸川愚蠢迂腐得難以理解,你去為侵略者開脱嗎,你所謂自我救贖者在日軍中有多少呢。我沒有看這部拍片子,但僅就影評來看,這個片子沒有了最起碼的良知了,已經沒有了人類道德的底線。戰爭就是戰爭,你反思什麼,你替日本人反思什麼,你有什麼資格替日本人反思?我知道當年日本國民是全民支持侵華的,還人性的光輝?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了以陸川為代表的中國人奴性的光輝。這種思潮太可怕了,當被屠戮者站在屠殺施加者的角度為其開脱為其找台階的時候,我認為我們民族出了問題。侵略的行為我們只有去譴責、唾棄,永世不忘,誓言報仇!這樣才能警告日本人讓他們生活在戰慄中,讓他們生活在國人對其仇恨的驚懼中,讓他們再也沒有膽量入寇中華。而不是陸川這樣,你的迂腐以及無良只能助長他們的氣焰,日本人會這樣認為:“我當年屠殺你,你非但不恨我還為我開脱。那就是你們中國人軟弱可欺,下次我還侵略你們。”説到底是奴化思想—以德報怨—的集中體現,孔子的以直報怨到了奴化政權的嘴裏就變成了以德報怨的奴化思想。犬儒主義在中國的盛行充分説明了奴化之於國人的影響之深。我看完這部電影了果然不出所料沒有了良知的電影其他的還有必要肯定嗎?讓我聯想到了前幾年一些腐儒學者提出的。——對日新思維。他們跟陸川大導演是一個立場上的,都是主張忘記歷史,對日所謂向前看。他們絲毫不管以前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理性、冷靜、冷漠”得令人心寒,忘記仇恨的人不是君子,定是小人。有仇不報非君子!難道我們國人要昂首闊步於通往小人至聖的大道上嗎?

仇恨是不能泯滅的,我們這些華夏子孫也沒有資格接受所謂日本人的道歉與懺悔,活着的人永遠沒有資格代替冤死的祖先。

《南京南京》觀後感怎麼寫範文(三)

《南京!南京!》,讀這個片名,像是讀一份加急電報:捧着電報的雙手在不住顫抖,心跳激烈加速,濃濃的不詳兆預感在撞擊心鼓。當然,史實要這個譬喻殘忍無數倍、緊急無數倍、恐怖無數倍,絕望無數倍,傷心無數倍。那種兵臨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種家破人亡的深悲劇痛,那種辱妻殺子的莫大污恥,那種朝不保夕的極度憂惴,那種茫無涯際的杳渺切盼……是今人盡最大所能仍無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靜靜坐在影院裏重温記憶,勞勞記住曾經的腥風血雨,時時鞭策己身以國難家仇……

果真,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膠片、劇烈抖動的鏡頭,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你安靜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裏,陰鬱的氛圍立刻席捲全身,將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慘絕人寰的爭戰裏頭,然後你開始了觀影之旅,因為身臨其境的錯覺,你隨着片中的人物(中國百姓們)一起緊促呼吸、心驚膽戰、悲痛哀悽。日軍面對古城牆驚呼時,尚有一絲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間,隨着震天動地的炮響,美好的感覺飛灰湮滅,轉而為死亡逼近的驚恐不安佔據。這是影片帶給觀眾的,其實更是慘痛的歷史留下的不滅印記。所以,真正為《南京!南京》贏得驚人票房的,不是導演陸川,不是宏大的演員陣容,不是獨特的視角,也不是高水準的製作,而是南京大屠殺題材本身。架設在如此嚴肅、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銘心史的基礎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難,想不叫座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