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吧

位置:首頁 > 教育 > 

渡漢江翻譯

教育2.45W

全詩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出自唐代詩人宋之問(一説李頻)所作的《渡漢江》,這是詩人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意在寫思鄉情切,表現出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摯愛之情和遊子遠歸家鄉時激動、不安、畏怯的複雜心理。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全詩 渡漢江翻譯

《渡漢江》翻譯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

越走近故鄉心裏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渡漢江》註釋

⑴漢江:漢水。長江最大支流,源出陝西,經湖北流入長江。

⑵嶺外: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通常稱嶺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書:信。

⑶來人:渡漢江時遇到的從家鄉來的人。

《渡漢江》賞析

前兩句主要寫追敍久居嶺外的情況,後兩句抒寫接近家鄉時矛盾的心情。全詩語極淺近,意頗深邃;描摹心理,熨貼入微;不矯揉造作,自然至美。

此詩有巧妙的抒情藝術。詩人用逐層遞進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後,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傾訴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這種高度簡潔的抒情手法,使詩歌以最省略的語言,獲取了極為深遠的藝術效果。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全詩 渡漢江翻譯 第2張

《渡漢江》創作背景

此詩一説作於宋之問神龍二年(706年)途經漢水時。宋之問媚附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武氏去世後,唐中宗將其貶為瀧州參軍。瀧州在嶺南,唐時屬於極為邊遠的地區,貶往那裏的官員因不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生活習俗,往往不能生還。

神龍元年(705年)十月宋之問過嶺,次年春即冒險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下了此詩。

另一説,此詩是李頻由貶所瀧州逃歸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漢水)時所作。

《渡漢江》作者介紹

宋之問(約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説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進士,官至考功員外郎。曾先後諂事張易之和太平公主。睿宗時貶欽州,賜死。

詩與沈佺期齊名,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靡。放逐途中諸詩則表現了感傷情緒。律體形式完整,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宋之問集》。

李頻,唐代詩人,字德新,睦州壽昌(今屬浙江)人。少時以詩著稱。大中八年(854年)進士,調校書郎,為南陵主簿,遷武功令。後為建州(今福建建甌)刺史。卒於官。其詩多為五律。詩集本名《建州刺文集》,又稱《梨嶽集》),《全唐詩》存其詩二卷。